2.1 1950年代初香港银行业务转型原因(3)..

2013-11-15 09:28:42

    (摘自《壹周刊》之“千禧名人录”)
    1954年恒生银号的业务广告,至1960年恒生银号始改名恒生银行。
    展的需要,香港的银行和银号都纷纷提高资本额。1959年,东亚银行也集资扩股,以1对1的红股将实收资本总额从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1962年,东亚从当年盈利中拨出300万元入公积金,使公积金和未分股利的总和超过实收资本2000万元。换言之,东亚银行可动用资金已超过4000万元,资本实力更显雄厚。不过,东亚银行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仍然维持一贯审慎的经营方针,如重视存户的素质,继续维持流动资金比率在高水准上等等。这种审慎的经营方针,显然使其在后来的银行危机中免遭厄运,但是却导致东亚银行逐渐被恒生银行所超越。
    面对香港经济形势的转变,因丧失与中国内地业务联系的一些较大银号经过改组后开始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其中的典型就是恒生银号。面对香港银行业的迅速转变,恒生银号的首脑因时应势,决定向政府申请银行牌照,筹办商业银行。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并组成新的董事局。其时,林炳炎已经去世,
    20世纪70年代中恒生银行总行营业繁忙的情形。20世纪70年代中恒生银行总部押汇部一览。
    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出任副董事长,何添出任总经理。翌年,恒生迁入中环皇后大道中163号至165号一栋5层楼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业务。
    ··
    ··
    设于皇后大道中的恒生总行,约摄于1950年代末。
    当时,恒生为了在银行同业的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独树一帜,以服务市民为宗旨,主要面向香港的中小型工商企业,面向市民大众。何善衡表示:“我们自始至终本着顾客第一的精神,并时刻提醒员工,不论是草根阶层,还是劳苦大众,只要他们一踏进恒生银行,便成为我们的上宾。”根据何善衡的原则,恒生订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如员工要勤恳尽职,要反应敏捷,要培养忍耐、忠诚、整洁及乐于助人的精神,雇员更不可误导或批评客人,或与客人争辩,应该耐心聆听他们的需要,并即时答复,还要谨记客人的名字,
    在客人离去时更应亲自送行等等。每当顾客踏进恒生银行,就会得到职员的热情招待和协助,如代填表格,引介至适当柜台等等。就这样,恒生透过一系列富有中国人情味的周到服务,拉近了银行与社会大众的距离,赢得了顾客。
    永隆银行总部。
    当时,香港一般市民和中小厂商仍觉得那些大银行高不可攀,因而纷纷转向恒生银行。这些新顾客主要是制衣、玩具、塑胶、五金及电子业的厂商,多为广东籍人,他们希望得到银行的信贷,但既无公司资产负债表,亦无足够的条件支持他们申请的贷款,但恒生银行并不介意,正如曾任该行副董事长的何德征所说:“因为我们不但认识他们,更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家庭情况及公司业务,我们乐意助他们一臂之力,香港的成就全赖这群人的努力。”〔13〕不少早期得到恒生协助的小公司,后来都逐渐崛起为大公司、大集团,成为香港制造业和出口贸易的骨干,恒生的业务也与它们一同成长。利国伟就曾表示:“这些公司对于恒生早期的帮助,铭记于心,至今仍是恒生的大主顾。”这成为恒生迅速崛起的极重要原因。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000万元,实收资本增至1500万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组为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同年,恒生先后在九龙油麻地和旺角等商业繁华地区开设两间分行,并积极在港九各区拓展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恒生银行新总行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的大厦成为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在1965年危机前的10年间,恒生银行取得了非凡的进展。从1954年到1964年,恒生的资本账户从
    630万元增加到5250万元,存款从2100万元增至7.2亿元;总资产从3200万元增至7.61亿元。〔14〕到危机发生前,恒生已超过东亚银行,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成为香港最大规模的华资银行,并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开始成为汇
    1972年广安银行与日本富士银行签订联营合约,右边握手者为广安银行创办人梁季彝先生。
    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与此同时,从银号转变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尚有: 永隆、大生、广安、永亨、大有、远东等银号或钱庄。永隆银号创办于1933年,1960年改组为永隆银行。大生银号创办于1937年,1961年改组为大生银行。广安银号创办于1938年,1960年改组为广安银行。永亨银号创办于1939年,1960年改组为永亨银行。大有银号创办于1946年,1962年改组为大有银行。远东钱庄创办于1958年,1960年改组为远东?行。
    这一时期,一批现代商业银行也相继创办,包括大新银行(1947年)、中国联合银行(1948年)、南洋商业银行(1949年)、香港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及和成银行(1950年)、集友银行(1952年)、有余商业银行(1953年)、香港华人银行(1955年)、海外信托银行(1956年)、
    香港京华银行(1961年)和华侨商业银行(1962年)等。
    据资料显示,到1962年2月3日,已向政府领取银行牌照的银号或公司还有: 华人经营的利成银号、陈万发银号、昌记银号、昭泰银号、财记银号、道亨银号、发昌银号、恒隆银号、恒泰银号、万昌银号、明泰银号、明德银号、兴合长记钱庄、宝生银号、奉天有限公司、福华银业保险公司、信行金银公司、永安水火保险公司、永安有限公司,以及英国资本的通济隆、汇丰财务公司、新沙宣银公司、新沙宣(巴哈马岛)银公司等。〔15〕

本文摘自《香港金融业百年》


  香港金融中心的前世今生  金融业界的风云人物,港币汇率机制形成的轨迹,亚洲金融危机的当代启示……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