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演变(7)

2013-11-10 14:38:24

  回到十九世纪的美国。既然欧洲金主们有无与伦比的金融实力,为什么还非要控制美国的央行呢?他们完全可以在美国开私人银行,主导整个银行业,控制经济周期。

除了前面提到的杠杆率更高,利益更大,风险更小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不久前刚发生过革命,美国人有很强烈的自主意识,连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大英帝国都不怕,更不用说几个银行家了。欧洲金主没有在美国做过生意,不知道美国人对他们那套把戏能容忍到什么程度,怕弄不好要倒大霉。在建立私有央行的过程中,他们拉美国政治家一起入伙,比如美国国父之一的亚历山大W29;哈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并得到国会授权,这就名正言顺,冠冕堂皇,也安全多了。

下面解释一下这种私人控股央行的货币发行模式。首先政府向央行借钱,比如一百万美元,央行就印一百万美元的钞票给政府,而政府则印一百万美元的欠条(国债债券)给央行。然后政府把一百万美元的现金存入商业银行。再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商业银行就可以用十倍的杠杆放贷,也就是总共贷出一千万美元。这样实体经济就有了一千万美元的现金在流转。工厂或者农场得到贷款之后开始生产,给员工发工资。人们拿了工资以后消费,工厂农场盈利,扩大生产,整个经济就运转起来了。

如果实体经济增长快,产品增加,物价下降,这时候就需要增发货币,以免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可以通过多种办法实现。政府可以向央行借更多的债,并把现金注入商业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可以加大杠杆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比如从十倍增加到二十倍,这样原本的一百万美元基础货币就可以发放总共两千万美元贷款,全社会就有两千万美元的货币总量。央行还可以直接借钱给商业银行(买银行债券),银行再放大几倍贷款出去。

如果物价上涨,说明钱太多了,这时候央行可以卖出一些债券回收货币。注意,当央行买入债券的时候,释放出去的货币乘十倍注入到实体经济,那么当央行卖出债券的时候,同理也有十倍的货币从实体经济中消失。通过杠杆效应,央行可以成倍地增加或者减少货币总量。

如此之大的权力,又掌握在私人股东手里,很难不被用来谋私利。事实上美国的央行成立后,就没有停止过人为制造经济周期,剥削全国人民,引起广泛强烈不满。所以到1812年二十年授权到期,国会就把央行给废了。

不过没有央行,老问题又来了。谁来管理美元的发行?国会因为在独立战争期间有过滥印钞票导致超级通胀的纪录,没人相信它。印钞票是令人畏惧的权力,远远超过美国总统的权限。这么大的权力授予谁,美国人都不放心。私人金主控股的央行虽然利用手中的权力从实体经济中抽血,但它有一点好,就是出于自身利益,金主们不会制造超级通胀,导致货币彻底崩溃。犹豫了四年之后,美国议会于1816年再次决定建立央行,叫美国第二银行。在议会的争执中当然欧洲金主们也没闲着,能贿赂的议员他们都没放过。

这第二个中央银行比第一个也好不到哪儿去,到了二十年后的1836年,央行授权到期的时候,又被总统安德鲁W29;杰克逊(Andrew Jackson)给废了。这一次废除央行比上次费劲多了,经历过激烈的斗争。杰克逊1928年当选总统,上台以后主要想办的一件事就是废除央行。可是央行的授权1836年才到期,总统只能等。在第一任上他先做了些准备工作,比如把大批被央行收买的政府官员解雇了。当时央行势力很大,国会议员中有很多被他们收买了。他们怕杰克逊连任两届,那么正好到1836年,央行就危险了。于是在1832年推出一个议案,要把央行的授权期延长,结果议案被杰克逊否决了,央行又没能拉到议会2/3的票数推倒总统的否决,只好另想办法。

  

本文摘自《下一个泡沫》


   本书讲解了经济泡沫和货币泡沫形成的原理,结合现实世界的各种情况,从“泡沫”这一角度解读了世界经济的全貌。经济无法与历史、文化、政治等元素割裂开来,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简单得就像《模拟城市》;这个世界也不是地狱——阴谋和陷阱无处不在。本书的作者王希秋先生正是看清了这一点。他的文章里没有对经济理论生搬硬套的机械运用,也没有为迎合部分国人对阴谋的偏好而歇斯底里。在理论方面,本书涉及许多宏观经济学与货币金融学的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在现实方面,本书强调?中国—美国—欧盟微妙的三角关系,从政治、军事、经济的立体视角分析了这出新“三国演义”。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