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国际金融高层如何看待中国(2)

2013-11-09 11:20:48

  会议充满了交锋,效率很高。根据笔者的观察,此次会议最直接的赢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其总裁,通过此次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接了解到了不同背景群体关于国际金融改革的诉求和建议,而且拉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为备受关注的国际金融组织与不同背景群体间的距离。应该说,此次会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两个小时的会议时间很短,但极其高效。笔者总结了如下4 个方面的观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核心国家的私营部门闯的大祸会

  议中不少发言人尤其是从事一线工作的国际金融参与者明确指出:这次金融危机不是爆发在拉丁美洲、亚洲等国际金融体系的边沿国家和地区,而是发生在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更重要的是这次金融危机的问题不是出现在政府本身的管理机制,如财政预算、国际收支、汇率,而是出现在私营部门,这是一场私营部门的金融危机。但政府的责任也难以推脱,政府责任就是应该积极地营救私营部门,并在金融危机度过之后讨论如何改进政府的监管,帮助私营部门,以防止私营部门出现类似问题。这一观点在学术界也许不太新鲜,但是出自一些直接从事国际金融一线工作,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获利的某些大金融家之口,还是令人深思的。

  二、国际经济失衡:不指责中国但期待中国转向

  不能归咎于中国,但对中国有期望。会上大家对国际经济失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极个别的发言人提出中国有责任,贸易顺差国有责任,它们的责任和贸易逆差国是对称的,未来应该利用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的压力对贸易顺差国以及大量积攒外汇储备的国家提出制裁。这种观点一提出就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国际经济失衡的调整是长期的问题,不应该在短期,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讨论,此时讨论国际经济失衡只会阻碍和放缓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步伐。另一个理由是这种矛头指向贸易顺差国外汇储备高余额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即便是在欧盟内部政治沟通相对容易的国际环境中,针对那些长期以来没有执行财政纪律性的国家,出现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的国家也难于提出批评和监督,更不用说在全球范围内对贸易顺差国提出各种指责。这是一种基于现实国际政治环境的结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观点是,在会议上几位非常重要的发言人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态势,将很可能保持相当一段时间。这一点中国经济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希望中国经济将自己的过多储蓄由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例如美国和欧洲,转向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非洲。由此可以减少发达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疑虑,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一些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发展,让全球受益。

本文摘自《乱世中的大国崛起》


   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北非动乱……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中国的崛起只能在这个乱世中谋求。
  乱世如何崛起?这是本书所关心的核心话题。
  作者以宏观视野解读当下乱世的世界格局与中国的应对。从多个角度对现在与未来的中国经济关键问题做了犀利剖析,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作了大胆的思考与预测。
  作者睿智地指出中国的崛起根本在于自身站稳脚跟,务实地调控经济运行,坚定地推进改革,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改革。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