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反哺农村:农民获得的补偿远远低于失去的地租

2013-11-10 08:57:32

  在2010年财政支出中,有一笔重大开支不能不提及: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9.57%。这是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最大一笔。中央财政向三农倾斜意味着以城市税收为主体的公共财政正在反哺农村——这是善政。但是,这个善政背后的经济帐却让人无法轻松。

  建国六十余年,中国农村为国家发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同时也是掠夺农村的过程。农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最大,收获最小,政治上没有发言权,社会地位最卑微低下,是最令人同情的最低端人群。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来赶超欧美。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是需要大量投入的。那么,建国初期我们用什么来完成工业化的原始投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大体上讲就是以公有制为手段将地租和地权转化为工业资本、城市资本和国家基础设施的过程。这也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度的核心“秘方”,这个秘方实际就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掠夺。

  比如近10年来在房地产热潮中,地方政府怎么获得城市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呢?还是掠夺农民的土地收益!地方政府以区区几万元/亩价格从农民中征收土地,转手则以上百万甚至数百万元/亩价格卖出,获得巨额的卖地收入。土地资本化过程中农民的收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通过强行压低农产品价格来控制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结果就是农民的劳动收益被隐形掠夺。

  农民土地收益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而农民又被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在土地上。这导致农民成为建国六十年来生活最差、社会地位最低的人群。

  2000年2月10日,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写信,反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信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的信轰动一时,“三真”被认为形象描绘出中国农村的现状。

  2004年,以当时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为标志,城市税收为主体的中央财政开始反哺农村。连续8年,中央财政先后取消农业税,并给予种粮补贴、养猪补贴、使用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出台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必须承认,这些都是善政。农村贡献了几十年于情于理也应该享受城市反哺。但是,这些善政根本无法改变农民地租与劳动收益被双重掠夺的现状!如果土地政策不做出重大改变,农民不能享受土地资本化的收益,中央出台再多哺育农村的善政,农民的收获也会远远小于失去的地租!

  以2010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而当年我们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为2.7万亿!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不及政府卖地收入的1/3。

  就算这8579亿的财政补贴,仔细咀嚼还有几分苦涩。虽然我们中央财政算得上财大气粗,但是分配体制的问题,补贴三农这8579亿很大程度竟是靠压缩民生开支“挤”出来的。比如我们的教育投入,10年前就要求达到财政支出的4%,而2010年只达到财政支出的2.87%,医疗卫生支出更可怜,仅占财政总支出1.65%。

  更可悲的是,因为教育产业化与医疗产业化,城市的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即使政府投入少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恰恰是农村教育机构与医疗设施最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所以,公共财政压缩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很大意义上是在压缩农村教育与医疗的投入。农民在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也在付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失的代价!

  要实现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仅仅靠中央财政倾斜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反哺农村最好的途径是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通过土地渠道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农村,呼唤新土改!(详见第四章:中国经济与未来)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


   分税制、民生产业市场化、加入世贸,这三大政策决定了近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走势,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许多基本形态,并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政策虽然让中国经济在进入21 世纪后继续保持了10年高速增长,但是这个增长却是以牺牲民众福利以及导致中国经济陷入结构性困境为代价的。所以,对过去经济政策的反思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当前中国改革事业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上的选择,是继续按照过去模式发展只做少量修补,稳定压倒一切。还是对过去模式做重大调整探索另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经济真相》从宏观经济政策解读入手,先后分析了 GDP 保8背后的就业压力,国进民退的结构性原因,产业空心化的形成是关键要素的非市场化等众多经济社会问题。力图为读者展现一幅中国经济的宏观画卷,希望大家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