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述观点不同的是,中国一些高层领导人担忧的是这一提法的第二个词:“崛起”。把“崛起”一词译成英文,更准确的译法应当是“thrust”、“surge”。中国高级外交官不愿到世界各地推销“中国崛起”的论调,他们尤其担心美国的批评者会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高层领导人开始采用“和平发展”的提法。“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是一回事,”郑必坚说,“只是措辞不同而已。”事实的确如此,但提法的转换表明:中国十分注意在前进时不要张扬。
中国政府还在采取措施,让中国人民也能很好地领会这一战略。2006年和2007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12集的专题片,名字就叫《大国崛起》,显然是要达到教育公众的目的。鉴于这一话题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播出的内容肯定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以确保把政府的立场传递给人民。这部专题片按照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方式制作,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高超的智慧,内容涵盖了9个大国的崛起,从葡萄牙和西班牙一直讲到前苏联和美国。专题片包含了大量的人物访谈,采访对象都是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国别部分的内容基本上是准确的,各国所占的篇幅也大体保持平衡。例如,日本的崛起在中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专题片对此的处理却非常公允,丝毫没有煽动对于日本侵略的民族主义的意思,而且一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大加赞扬。需要强调的是,专题片中的有些观点是有导向性的。例如,在有关美国的部分中,长篇累牍地讲述西奥多•罗斯福和福兰克林•罗斯福管理和驯服资本主义的做法,以凸显国家在资本主义中的作用。而且,专题片对美英的代议政府制度保障自由、提供合法性和维护政治稳定的能力赞不绝口。
专题片包含的基本信息是: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在于经济上的实力,而军国主义、帝国和侵略扩张是自取灭亡。专题片反复重申了这一观点。最后一集是所谓的经验教训,直言不讳地列举了大国崛起的几个关键因素:民族凝聚力、经济和科技成功、政治稳定、军事实力、文化创造性和魅力。最后一条被解释为“一个民族观念的吸引力”,这与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概念是一致的,而约瑟夫•奈正是制片人采访的学者之一。专题片在结尾处断言,在当今的新世界上,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不断创新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实力,才能保持竞争力优势。简言之,通向权力之路的是市场,而非帝国。
本文摘自《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CNN节目主持人、《新闻周刊》国际版主编法里德·扎卡利亚为我们重新界定各国经济强弱,剖析全球发展及美国强权地位之变异!
这是一个群雄崛起的时代!
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肯尼亚……
以及许许多多国家的强大
后美国时代来临了!
世界经济新秩序重整,我们的基点和机会在哪里?
后美国时代,谁能为我们重画世界经济结构大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