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上市公司动了谁的奶酪

2014-06-25 12:55:10

  中国股市停留于熊底2年多之际,新闻媒体于2013年4月密集曝光,A股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创历史新高。在探讨补贴上市公司利弊的时候,补贴上市公司究竟是否合法,是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
  大多数补贴没有合法性
  据同花顺iFinD统计,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上市公司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有1646家上市公司获得各种名目的政府补贴,总额达到564亿元。而2010年政府补贴上市公司400.35亿元,2011年的补贴额为470.48亿元,这一数据呈逐年上升之势,并在2012年再创历史新高。
  相应地,近3年每一年都会诞生一名“被补贴冠军”,获得政府补贴的金额屡创新高。美的电器以获得24.99亿元的补贴成为2010年的“被补贴冠军”。中国石油以67.34亿元夺得2011年的“被补贴冠军”。2012年中国石油以94.06亿元的政府补贴获得双连冠。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并不是凡是存在的都是合法的。从现存法律规定中寻找政府补贴的依据,就能得出答案。
  政府补贴没有准确的定义,在会计准则上与政府补贴最接近的是政府补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二条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从来源上说主要有三类:一是财政补助,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二是税收返还,包括先征后返、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三是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如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林等。
  看来,政府补贴的去向是企业。那么,政府补贴的来源是什么?从众多上市公司的公告得知,政府补贴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中央财政拨付,多数来自省、市等地方政府财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九条规定,预算支出包括各项补贴支出,但该法律没有对补贴做出界定和详细的规定。对照法律规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运用政府补贴: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政府补贴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支持节能照明器具等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家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作业用燃油安排财政补贴。
  对上市公司而言,只有从政府获得的节能产品推广和使用补贴、农业机械的农用燃油补贴,才具有合法性,其他的政府补贴都没有合法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预算的决定权和监督权。除法律直接规定的政府补贴外,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如果得到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批准,就具有合法性。
  过往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大多数既没有法律直接规定的依据,也没有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批准,因此不具有合法性。没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动了法律的奶酪。
  补贴上市公司泛滥成灾
  政府给予上市公司补贴,是中国A股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A股市场有超过九成的公司获得过政府补贴。
  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的名目繁多,有产业发展基金和各类奖励,也有搬迁补偿、贷款贴息、上市费用补贴、节能减排补贴、产品推广补贴等,其中贴息是最常见的补贴项目。
  上市公司补贴已经普及化,超出了合法性的范围,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动了法律奶酪的上市公司补贴,不仅损害法律尊严,在经济上也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第一,补贴上市公司扭曲了科学发展的政绩观。一些地方政府将有多少家上市公司作为政绩和面子,通过政府补贴挽救濒临退市的ST公司,将不正当保有上市公司壳资源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潜规则”,将有限的资源投放给经营不善的企业,造成经济资源错配,不当地强化了以GDP为纲。
  第二,上市公司补贴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让股市丧失了优胜劣汰的市场功能。上市公司获得大量政府补贴,导致公司的业绩与其经营业务脱钩,造成会计信息扭曲,使上市公司公布的业绩并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其盈利水平。一家前三季度巨亏的上市公司,由于有巨额政府补贴,全年可以扭亏为盈。一家预期会得到政府补贴而高盈利的上市公司,会因为政府补贴落空而盈利大减,甚至转盈为亏。同理,2012年以前的5年里,中国A股市场无一家公司退市,就是政府补贴让股市不再优胜劣汰的结果。
  第三,政府补贴导致股市劫贫济富,扩大了中国的贫富分化鸿沟。上市公司得到的政府补贴来源于纳税人,政府通过上市公司将财富分配给公司股东、高管和投资者,用穷人的财富接济富人,结果是穷人愈穷,富人更富。
  第四,补贴上市公司引发不正当竞争。拿财政资金补贴上市公司,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对没有上市的公司来说不公平;上市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中七成给了国有公司,这对上市的民营公司不公平,会导致国进民退,整体经济效率降低,成本上升。
  第五,政府补贴会让上市公司患上补贴依赖症,上市公司越补越弱。补贴上市公司,就像不给已经长大的小孩断奶,这样的小孩即使成年了也无法独立和成熟起来。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没有一家公司靠政府补贴成长为有竞争力的公司。上市公司都是基础较好的公司,应当靠不断提升竞争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六,政府补贴上市公司模糊了所有权的界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私人分别有自己的所有权,产权应当是清晰的。政府补贴上市公司一旦泛滥,就会逐渐模糊所有权的界限,这是市场经济的大忌。
  第七,补贴上市公司制造了更多的寻租机会。由于地方政府补贴上市公司的行为不规范,补贴随意性大,信息不公开,会产生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带来腐败和权力寻租,附加衍生出代理上市公司寻求补贴的“补贴掮客”,政府补贴俨然成了接近权力之人的致富源泉。
  第八,政府补贴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走向海外市场的障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要受到WTO有关政府补贴的约束,否则就会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对待,不利于中国上市公司国际化。
  上市公司补贴何去何从
  具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要么对中国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有积极作用,要么是经过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用于公共开支,提供公共服务,降低社会成本,增进社会效益。
  多数专家没有从合法性方面考虑上市公司补贴问题。在假定所有上市公司补贴都合法的前提下,南京财经大学张玉和建议,我国要制定“政府补贴法”,对中央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补贴行为严格规范,形成公开、公正、透明的补贴体制,使政府官员不能随便挥霍纳税人的钱,斩断官商勾结的渠道,以利于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真正具有成长性的企业脱颖而出。
  张玉和主张制定“政府补贴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很好,但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补贴不合法,制定“政府补贴法”就把现在不合法的上市公司补贴合法化了。如果现在不合法的上市公司补贴利大于弊,制定“政府补贴法”是有必要的。关键在于,现在不合法的上市公司补贴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即使合法化了,也照样得不偿失。因此,我国没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政府补贴法”。
  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政府补贴法”,但我国的法律有关于政府补贴企业的规定,只是对法律规定执行乏力。上市公司不能比非上市企业高人一等,不应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得到补贴。
  不具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没有存在的必要,今后应当禁止发放不具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
  禁止发放不具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有利于我国实现财政平衡。2013年以前的十年,我国财政收入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政府积累了太多的财富用不完,导致补贴上市公司泛滥成灾。2014年后,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势必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势必变小,财政支出也会相应减少。此时如果不及时禁止发放不具有合法性的上市公司补贴行为,上市公司补贴会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的沉重负担,且中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厘清补贴上市公司有没有合法性,是回答上市公司补贴何去何从的前提。不合法地补贴上市公司,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只有短期生存效应,没有长期发展效应。合法地补贴上市公司,政府和上市公司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禁止发放不合法的上市公司补贴,才能使靠补贴生存的上市公司摆脱“亏损—获得补贴—再连续亏损—再获得补贴”的恶性循环,获得新生的机会。

本文摘自《现代人最需要的财经法律智慧》


   经济离不开法律,生活在经济大棋局下的中国人更离不开法律,无论是买房、买车、看病,还是投资理财、开公司办企业,都脱离不了经济,更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经济纠纷和问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难,但法律是每一个人的靠山,财经法律常识是处于经济乱象中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智慧。
  本书从法律角度,对刻下中国的热点财经话题进行解读和解答,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对于身边诸多迷惑不解的财经现象,读者可以从法律上寻得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同时掌握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财经法律常识。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