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2014-04-24 09:05:51

  2005年,斯蒂芬科尔伯特曾提醒过我们 "似是而非"这种危险的心理习惯。当一个人特别喜欢那些他希望是真的概念或事实,而对那些已经证明是真的概念或事实退避三舍时,他就已经钟情于"似是而非"了。我们倒也希望世事都能遂人所愿,这样也就天下太平、一团和气而又事半功倍了。但我们很多人根本不去想一想这样一个升平世界是否接近现实,他们干脆自创一套看法来和这个虚幻的世界相吻合。我们希望什么是真的,干脆就直截了当地宣布它是真的。我们希望产品的标签简单易懂并且名实相副,因此买东西毫不犹豫,相信里面的产品毫厘不爽地印证了标签上的文字。
这样下去,事实就要顺应和符合我们的看法,而不是将我们的看法去与事实相印证。我们可以肯定你一定能发现这里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认为一切事物其本质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应该有所不同,而我们也相信它们实际上就是有所不同,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有似是而非这样的倾向,我们就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这事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就要自取其辱,说出来的话就像哈利波特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所说的那样:
哈利:肯定是马尔福干的。
麦格教授:波特,这个指控可不轻啊。
斯内普教授:说的是。波特,你有什么证据?
哈利:我就是知道。
斯内普:你……就是……知道?(语带讥讽)波特,你的天才又要让我大吃一惊了。
一厢情愿的思维之所以常常挥之不去,是因为我们否认一切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和事实作斗争,在冷冰冰的事实之外尽力强化升平世界的幻想。对我们共同面对或独自面对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焦躁和恐惧情绪构成了一道防护墙,屏蔽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看不见其本质。想一想你一生中多少次反复听到国家元首宣布他们所发动的战争马上就会结束,胜利指日可待。但是这样的预测通常只是些空洞的许诺。我们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战争也许会一直不停地打下去,或者本国部队取胜的前景并不明朗,想到这些真让人痛苦不堪,所以我们的思维干脆直接将它抹掉了。
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思考方式叫做奇迹式思考(magical thinking)。有些事当科学还不能提供较能令人接受的解释时,人们多喜欢依赖奇迹作为因果解释来理解这些事物,或者试图用奇迹来掌控科学无法掌控的那些事物。我们来听听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顽童巴特是怎样打击奇迹式思维的:
马格:好了,孩子们,把你们的信都交给我。我会把这些信寄到圣诞老人在北极的工作室去。
巴特:不要再胡说啦。这世上只有一个肥佬会不断给我们带礼物来,但他的名字才不叫圣诞老人呢。
这世上有许多事都无法控制,我们也知道与之抗衡的许多力量和困境都好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结果就是过去了一茬拔牙齿的仙女和复活节的兔子,又来了一茬新的神奇力量和影响,只要它们能带来乐观主义和安全感就行。当人们无力去理解或改变自己的境遇时,奇迹式思维就变得更为强大。在这种巨大需求的驱动下,任何相信人生有随机或偶发因素的想法都被斥为令人沮丧而置之不理,代之以奇迹式的因果关系的承诺。
对抗奇迹式思维的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地使用本书所教导的关键问题。批判性思维的种种障碍会一直不停地伴随我们,不能忽视它们,但是凭借好奇心以及对批判性思维原则的尊重,绝对可以抵制它们。

本文摘自《学会提问》


   这本《学会提问》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很出色地完成了传授批判性提问的技能这一目标,既简洁又全面,实践指导性强,会对同学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想要去国外留学深造的同学,应该学习批判性思维,学会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评价问题,理性思考,扩展你的思维和眼界,丰富你的内心世界!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哈佛大学名言 美国“神童”教育(天赋教育)的“童子功”入门第一招是“培养批判性的阅读能力”,第二招是培养“批判性的聆听能力”。在小学阶段还是作为一种行为习惯来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就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成为各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课程设计围绕的核心。 —《天赋教育在美国》 如果你不改变问问题的方式,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 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启发人的智慧。 —潘石屹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