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欧盟为何不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2)

2013-12-25 08:18:14



  至本世纪初,"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停留在贸易专业人士口中的一个技术术语,并未为大众所关注。说到底,这不过是双方打贸易官司时认定证据的一个标准而已。因此,一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媒体才开始有相关报道,普通民众才开始了解到这个概念。

  不仅如此,在欧盟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在2002年8月欧盟-俄罗斯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承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普罗迪一口答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冷僻"的术语,欧盟和普罗迪并不把"市场经济地位"当回事,起码不当作一个政治筹码。

  我查了一下,美国和欧盟先后于2002年6月和9月先后正式承认俄罗斯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对于事实上市场经济发展更为蓬勃的中国,欧美的腔调是一致的,即 "转型期市场经济国家"。

  相对应的是,随着各界关注度越来越高,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渐渐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美国和欧盟对华要价的一个筹码,尽管公开并不承认这一点,依然称其是一个"技术问题"。事实上,如今全世界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瑞士、东盟等。但是,中国两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始终不为所动,屡屡将其当作中美、中欧高层会晤的一个筹码。

  从欧盟来说,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欧盟委员会制定了五项标准,包括:不存在政府干预企业经营以及非市场交易行为;政府不支配市场资源分配和企业决议;具备完备透明的公司法,法人具备适当权益;具备完备透明的保障私人财产的有关法律,以及可操作的破产条例;拥有独立运行的财政部门,同时具备对其完善的监管措施。

  2007年,欧盟曾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只符合其中的第一项标准。 

  就这个问题,我曾采访时任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她也将其称为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不是一个"政治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

  "临时市场经济地位"疑云

  "市场经济地位"成为"一个事儿"后,一些媒体往往追踪挖掘,希望获得独家爆炸性新闻,但有时也会闹出"乌龙"。

  2005年6月28日,欧盟-越南峰会在河内举行,欧盟给予越南"临时市场经济地位",让人引起无限遐想。当年9月,中欧首脑会议将在北京举行,欧盟会不会"依循此例"?

  这年7月18日,欧盟外长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讨论了将于9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欧首脑会议的准备情况。在此期间,国内一些媒体报道称,"欧盟有可能在中欧峰会前给予中国临时市场经济地位",进而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摘自《欧洲真相》


   资深新华社记者欧洲观察:欧洲真相 驻欧六年的资深新华社记者,阐述他眼中的欧盟、北约、申根、欧元、福利、移民、伊核、卡扎菲、巴罗佐、默克尔、米洛舍维奇、马英九、达赖等。书中记录了卡扎菲默克尔等新闻人物的交往;也记录了亲身经历了当时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观欧洲篇中,写出了作者对欧洲的观察与思考。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