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公告:请认准官方联系方式

经举报,有人冒用本司名义招摇撞骗!请注意:我们仅有网站在线聊天一种实时通讯工具,我们不会通过Skype、微信、WhatsApp、Discord等任何其他工具联系您,请谨防受骗!

第八章 消费者、增长极限……和危机?

2015-06-15 14:32:50

  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消费需求

  由于不平等和人口因素结合在一起,抑制了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被视为能弥补这一损失。这些希望特别指向了中国,那里惊人的经济增长速度让很多人预测其可能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我认为,怀疑中国和新兴世界的其他地区很快成为全球消费需求的主要驱动力的理由有很多。第一个问题是,中国自身面临着庞大人口的冲击。

  该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也造成了一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2亿老年公民,大约是2010年的两倍。到2050年,超过四分之一的国家人口将在65岁以上,有超过9000万人至少达到80岁。曾经有国有产业提供养老金,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崛起导致了这些“铁饭碗”的终结。退休人员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自己养活自己,或是依靠他们的孩子,但急剧下跌的生育率已导致了臭名昭著的“1-2-4”问题,即一个处在工作年龄的成年人最终要帮助养活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老年公民缺乏社会保障可能是中国惊人的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估计高达40%。相对收入来说房地产的高成本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工人日常省下超过一半的收入,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够付房子的首付。

  各个家庭把如此巨大的一笔收入储蓄起来,明显没有进行很多消费,事实上,个人消费仅占中国经济的约35%,大致是美国的一半。相反,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主要依靠制造业出口和超乎寻常的大量投资。2013年,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对工厂、设备、房屋和其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所占比例从去年的约48%上升至54%。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在根本上是不可持续的。毕竟,投资最终还是要为自己来买单,而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消费的原因:工厂要生产那些可以获利的商品,新的住房要靠租用等等。中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以有利于国内消费,这一点政府已经承认并广泛讨论了多年,但目前几乎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用谷歌搜索短语“中国经济再平衡”(China rebalancing),会得到超过300万页的网页,我怀疑里面几乎所有都在说大致相同的事情:中国的消费者需要跟上潮流,并开始购买东西。

  问题是,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大幅提高家庭收入,以及解决导致储蓄率飙升的问题。一些诸如提高养老金和改善医疗保健系统的举措,可能有助于减少各个家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中国的央行最近也宣布计划,放宽控制储蓄账户利率的规定。这可能变成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高了家庭收入,但另一方面又进一步增加了储蓄的动力。允许存款利率上升也可能威胁到中国的许多银行,它们现在正从人为的低利率中获利。中国人储蓄倾向背后的一些因素可能很难解决。经济学家魏尚进和张晓波提出,高储蓄率可能是由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性别失衡引起的。因为女性稀缺,婚姻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男人往往要积累大量的财富,或拥有一套房子来吸引潜在的配偶。也很可能只是因为节省的强烈愿望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说,中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危险,但我觉得人们很少认识得到,与中国比赛的不只是它的人口问题,还有技术问题。我们在第一章中看到,中国的工厂已经正在积极引进机器人和自动化。一些工厂正在向发达国家回流,或是搬到了像越南这样更低工资的国家。回顾一下第二章中的图2.8,里面清楚地显示出技术进步给美国制造业就业带来长达六十年的下降。最终,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不得不走上基本相同的道路,而且其工厂就业的下降可能甚至比美国还要迅速。虽然美国工厂的自动化进展与新技术发明一样快,中国的制造业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直接简单地从国外进口领先的技术。

  为了使这种转变不引起失业率的激增,中国将不得不在服务行业雇佣不断增加的劳动力。然而,发达国家走过的典型道路是先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上富起来,然后再过渡到服务型经济。随着收入的增加,各个家庭一般将收入的大部分花在服务业上,因此有助于在工厂部门以外创造就业机会。美国利用二战的“黄金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当时技术发展迅速,但远不能完全替代工人。在机器人时代,中国面临着做出类似的壮举,但在这样一个时代,机器和软件将越来越多地威胁到不只是制造业的就业,还有服务业本身的就业。

  即使面向国内消费中国重新使经济回归平衡轨道,但对该国消费市场向外国企业全面开放的希望看起来还是太过乐观。在美国,金融和商界精英从全球化中获利巨大,社会最有政治影响力的行业有强大的动力保持进口流动。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了。该国的精英们大多隶属于政府,他们主要关注的就是保持统治权力,大规模失业和社会动荡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恐惧。如果面对如此前景,毫无疑问,他们会选择实施公开的保护主义政策。

  中国面临的挑战对更穷的国家来说更为艰巨,它们在技术的比赛中远远落在后面。因为就连劳动最密集的制造业领域都开始更多地采用自动化,所以对这些国家来说,通向繁荣的传统道路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要消失了。一项研究表明,1995年和2002年之间,全球有2200万的工厂工作蒸发。与此同时,制造业产出增长了30%。完全想象不出在这样一个不再需要更多低工资工人的世界,亚洲和非洲最贫穷的国家将如何能显著改变前途。

  随着先进技术不断推动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它最终将破坏对于持续繁荣至关重要的充满活力和广泛的市场需求。消费市场的作用不只在支持当前经济活动中很关键,其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也很重要。虽然新的想法是由个人或团队产生的,但最终还是消费市场为创新创造动机。消费者也能决定哪些新想法会成功,哪些注定要失败。这种“群体智慧”功能是达尔文优胜劣汰过程必不可少的,通过它能使最好的创新脱颖而出,最终运用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中。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投资应主要集中在更长远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不应受到当前消费的影响,但历史数据显示,这是一个谬见。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衰退中,投资都在急剧下降。企业做的投资决定深深受到当前经济环境和短期前景的影响。换句话说,今天不温不火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剥夺我们繁荣的未来。

  在消费者继续艰难挣扎的环境下,许多企业将倾向于把重点放在削减成本,而不是拓展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前景相对较好的未来投资可能是在节省劳动力的技术方面。而风险投资和研发投资可能会大量流向专门能摆脱工人劳动或将工作去技能化的创新。这样下去,我们最终可能会有大量的求职机器人,但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的、基础广泛的创新却很少。

  本章中我们看到的趋势,我认为都是很现实、甚至保守的技术发展路径。毫无疑问,那些主要涉及执行比较常规和可预见任务的职位,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将会很容易受到自动化进步的影响。随着这些技术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将受到影响。

  但是,还有一个更极端的可能性。很多技术人员,其中一些被认为是他们行业的佼佼者,对最终的可能性有一种更为激进的观点。在下一章中,我们将公正地看待一些真正先进、也更具猜测性的技术。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突破还将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但如果它们最终得以实现,那将大幅增加技术失业飙升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的风险,可能最终会导致比我们目前关注的经济风险更为危险的情形。

  


本文摘自《技术、工作与经济的未来》


   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的?还有多少工作机会是属于你的? 你可能会想象或希望这一场机器人工业革命将像上次那样展开:即使一些工作被淘汰,但会有更多的工作被创造出来以满足新时代新的创新。在《机器人时代》中,硅谷企业家马丁R26;福特认为,你的想法完全错了,因为情况绝非如此。 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加快和机器自动化的发展,对人的需求将会减少。人工智能已经在大步迈进,所谓的“好工作”将会过时:很多律师助理、记者、上班族,甚至电脑程序员将被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取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蓝领和白领工作都将蒸发,使工薪家庭和中产阶级家庭受到进一步挤压。同时,人们的家庭还要经受生活成本上涨的冲击,尤其是教育成本和医疗保健成本的上涨。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领域尚未被信息技术改造。这一切的后果很可能是大范围的失业和经济状况的不平等,还有消费经济本身的崩溃。 在《机器人时代》中,福特详细说明了机器智能与机器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并且恳请雇主、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来面对由此带来的问题。过去应对技术干扰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培训和教育的强化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现在就决定,将来是要看到全面的经济繁荣还是灾难性的经济不平等和不稳定。对那些想要了解技术发展的加速对自己和子孙,以及整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的人来说,《机器人时代》是一本必读不可的书。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