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公告:请认准官方联系方式

经举报,有人冒用本司名义招摇撞骗!请注意:我们仅有网站在线聊天一种实时通讯工具,我们不会通过Skype、微信、WhatsApp、Discord等任何其他工具联系您,请谨防受骗!

第一章 去中心化推动营销革命

2015-06-11 14:53:41

  2014年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阿里巴巴上市,而在路演过程中,号称互联网女皇的美国知名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的到场更是为这把火添了把柴。她只关心一个问题:如何将社交与电商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一切将“去中心化”这个业界早就耳熟能详的话题正式呈现在了公众面前。如果你仔细甄别就可以看出,所谓社交方式的变革其实就是去中心化的演进过程。不过,如何将这种演变与电商的运营结合到一起则是整个电商产业链都不容小觑的研究方向。

  去中心化从表面上看是最近被推到大众面前的时髦观点,但是,大家早就在享受着去中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对于这个理论并不熟知罢了。去中心化是互联网进入2.0时代形成的社交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反映在社交领域,主要表现为媒体的去中心化,社交媒体的发展将带领人们进入信息的去中心化时代。

  去中心化的兴起相对于早期的互联网(Web1.0)时代,今天的网络(Web2.0)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特定人群所产生的,而是由全体网民共同参与、权级平等地共同创造的结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发布原创的内容,共同生产信息。

  2000年门户网站兴起时,传统媒体认为狼来了;2009年各种新媒体兴起,门户网站也归为了传统媒体一类。短期内的媒体更替和相应的广告投放使消费引导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背后的本质不过是“80后”“90后”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并彰显个性而带来的打破权威、破而立新的传播本质。在人人皆是传播者的世界里,中心化的平台注定要瓦解。

  下一个瓦解的会是什么?人们纷纷发问。

  传统媒体不景气的原因仅仅是归结于新媒体的冲击吗?纸媒的转型大部分是围绕着进军新媒体进行的,如果不能探查出这背后去中心化传播的本质,转型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果一味地盯着传统渠道进行传播,必然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去中心化商业传播要求我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对地方。

  此前,央视标王的故事曾经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在那个传播介质单一、舆论领袖突出且明显的时代,这种成功是必然的。然而,随着人人皆是评论员的传播本质发生变化,企业在借力打力进行商业化运作时,要清楚如何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合适的地方。

  自2012年爆发的客厅争夺战告诉我们,在数量可观的消费者家里,电视只是一个摆设,如果这时候你还想利用电视渠道播出广告来达到传播的效果,无疑是要大打折扣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强调,要关注人口变化带来的商业机会。同样,传播的本质是引导并且关注受众的行为习惯。

  受众习惯发生了哪些改变?《新闻学》对“新闻”一词的最基本解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能够报道这些事实的介质就可以称之为媒体?从2000年至今的15年时间里,从门户网站的兴起,到博客、微博、微信、社交平台等互联网形式的出现,都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报道,而在报道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分散性等特征,这也是去中心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去中心化变革的媒体破局说到去中心化必然会谈及新媒体的发展,但是对于什么是新媒体,大家的论述是不一样的。15年前,都市报是主流发展方向;10年前,门户网站是主流发展方向并被称为新媒体;今天,门户网站已经是传统媒体了。直到今天的自媒体兴起,移动端迅速发展,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越往后的新媒体越会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

  不仅传播的介质在发生变化,在内容的引导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例如,以前新闻的传播主要是报道事件,但在自媒体时代,观点和事实显得同样重要。

  传统的媒体报道的是事件本身,事件本身是重点,然后才关注传播的渠道。但是,随着传统媒体的发展,事件本身已经不是问题所在了,因为有很多博客、播客以及自由撰稿人都在报道事件,他们的速度更快。

  如今大家更关心的问题是,人们在事件报道后是如何对其进行解读的,解读的过程就是明显的去中心化过程,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

  五年前,在去中心化没有这么明显的时候,一条新闻通过主流媒体或门户网站刊出之后,所有人都会认同报道的观点,认为事情就是这样。

  但现在的现象是,每一条新闻刊出后,每个人的角度和观点都有所不同,这样就迅速出现了有自己独到见解的群体,而这些群体则会进一步影响他人的观点。

  我们以一个商业传播的例子来看,当iPhone出新机型时,在十年前,企业可能只是发一篇通稿,以此告诉大家iPhone出了新产品。现在你会发现,人们对新产品的解读各不相同,我认为这其实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种表现。商业应用的全新角度让企业明白,千人一面的解读不再可行了。

  在去中心化的传播中,企业要从多角度去解读。比如,对于一些女性用户经常关注的账号,产品可能要侧重的是强大的拍照功能;而对于某些男性经常关注的账号,产品可能要侧重它的配件以及性能。现在看来,这是去中心化很重要的体系,而且和传统的方式相比,这些成本比较低,因为在原有的渠道里面,不可能在同一个电视栏目里做不同的内容供应。

  然而在新的媒体社交平台里,这些东西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体系庞大,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理论及数据的背后查到解读新闻的人群:媒体人、企业人、事件本身的当事人以及第三方人士,这不也是去中心化吗?以前新闻发生后,只是媒体自己来报道,大家不会关注该条新闻是由媒体人报道的还是由记者报道的。

  新媒体并不在于它的表现形式,而是它呈现的用户特征,当前占用用户最多时间的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就是新媒体,因为在某个时期一定有一个主流渠道占用用户最多的时间,那么,如今这个主流渠道就是新媒体。

  比如,当PC端迅速发展的时候,大部分用户的习惯是使用计算机,这种物理硬件的推动标准使门户网站成为了新媒体,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新媒体的规律是不变的,只是载体在发生着变化。比如,谁占用了用户最多的时间,成为用户获得新闻来源最主流的渠道,谁就是新媒体。

  造纸术迅速发展的时候,与竹简相比,纸质书籍就是新媒体。通过对比载体的变化和传播节点的变化你可以发现,你关注的人对事件的看法是不同的。用户每天转发一条消息的时候都加入了自己的判断,从而使消息变成了一个观点,就像大家在转发时加上自己的评论一样,这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

  我们看报纸只是媒体对受众的单向观点输出。当中心平台把一份报纸给受众的时候,受众根本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他们自己的观点,但是新媒体就不一样了。

  这种营销局面对于企业而言,其成本总体是下降的。以小米公司为例,小米是典型的亲子型的公司,它直接面向用户,没有营销渠道。如果是六七年前,这种营销模式是不会成功的,那时的平台是如此的集中和单一,以至于企业根本没有去中心化的机会。主流的传播渠道是固定的,你想做广告就要按人家的规矩来操作,当时,线下渠道是中心化的渠道——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小米想进入这个渠道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在去中心化之后,小米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这类分散式的去中心化渠道把产品卖给用户。其实所有的快递公司都是它的渠道。

  去中心化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模式,也是电商的改造过程。比如,以前我们可能会说某某城市有商业地标(如某家大卖场),但现在看来,未来将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这种多向的去中心化使得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只要定位准确,那么从长远来看,其总成本是下降的。

  比如零售的变迁是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取消了中间环节。去中心化打破的是原来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环境,建立的是新媒体带来的新环境。

  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们早期的购物是怎样的?“70后”小时候买东西会听邻居说,哪里买的什么东西好;媒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我们通过报纸和电视了解到某一商场开业了,然后我们去那里购物;到了现在,你只要关注微博、微信等平台就能知道在某平台买的东西不错,别人推荐你去买,你自然就会去关注它。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去中心化过程。这在十年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它没有载体。由此可见,去中心化的媒体和去中心的商业是相互交错的。

  去中心化带来的改变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通常是相对立的。在多元化的网络发展过程中,去中心化的网络模型越来越清晰,随之产生的营销、媒体传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工业4.0”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已经风靡全球,其实质是生产上的个性定制。它之所以风靡全球,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概念比较新;另一方面是因为实施起来比较难,德国敢于提出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实施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在诸多行业中,社会化营销已经将营销行业推进了4.0时代。

  为什么说是社会化营销推动了营销行业的步伐?在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正处于社交电商时代的萌芽期,这为社会化营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为营销行业4.0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很好的助力。事实上,4.0时代是以服务为前提的个性定制模式,而社会化营销正是将营销行业推进4.0时代的明显标志。

  以下特征将帮助你了解去中心化带来的改变。

  推广方式因产品特性而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种社会化营销模式。

  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在其推广过程中,平台、自媒体的选择、推广形式、策略的确定等工作均围绕产品来展开。例如,电子产品的推广适合科技类自媒体;美容化妆品的推广就要选美容类自媒体;美食、电子产品的推广如果有线下体验,那么推广效果就会好一些;大公司资金雄厚,购买类似于微任务、粉丝头条之类的产品会在推广中起到重要作用;中小型公司则可以通过话题互动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推广价格广告主说了算传统营销中的广告发布价格由广告发布平台一方说了算,而在社会化营销过程中,该价格则是广告主自己说了算。以最早专注于社会化营销的北京天下秀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模式为例,在制定广告价格这一环节,天下秀工作人员会给出一个同行业推广平均价格,并将定价机制对客户方进行详细解释,从而由客户方决定最终价格。在决定价格之后,客户方还可以根据效果随时调整出价。在整个过程中,广告主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而天下秀尽职尽责地做着服务者的工作。

  推广对象由大数据定制社会化营销改变了以往大撒网的推广模式,把投入高、收效低这两个标签改成了投入低、收效高,其秘诀就在于大数据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应用。天下秀与新浪微博平台的对接让其拥有了庞大的数据优势,可以将用户特性进行细致分类,让他们所需要的物品适时出现在其面前,有效地将购买欲望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如果将以前的推广模式比作大撒网,那么社会化营销这种模式就可以被称作精准投放。因此,这种营销模式在当今社交电商时代正在成为主流营销模式。

  从社会化营销的各个环节来看,社会化营销作为名副其实的服务行业已经走在了4.0时代的前列。事实上,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个性定制这个方向迈进,只是有的行业走得快,有的行业走得慢,但这种节奏已经不可抑制地推动着这股潮流,服务好每一个人也就服务好了整个社会。

  所以,从上述特征中可以看出,企业要适应营销行业4.0的步伐,就要为自己搭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营销生态圈。

  大多数人对于营销生态圈的概念并不陌生,此前已有诸多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比如,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通过个性化的服务为自己搭建了有独特个人标签的生态圈,这种模式是否可以复制?我认为,最好的办法不是复制,而是学习他人之长并结合自己的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态圈。

  每一家企业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当中的,其生态圈囊括了与之相关的诸多行业的诸多企业。尽量多地将相关企业整合在一起会最大程度地节省运营成本,在同行业中,其具备的竞争优势也会突显出来。

  微时代成功挑战中心平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后,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证。如今,人们的生活正在进入“微时代”,微博、微信这两个能够影响大多数中国人的科技新产物在改变交流互动的同时,正在逐渐从购物方式上引领着大众新的生活方式,曾经风靡一时的电商正在被“传统化”。如果你选择在电商平台创业或已经在电商平台取得成效,就要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否则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传统”二字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只是用以描述中国沿袭几千年的实体店销售模式的。当第一笔交易从互联网开始后,销售的新生代就诞生了。中国最早的B2B商务模式在初始阶段备受争议,种种欺诈、蒙骗在媒体报道中层出不穷。互联网的第一批拓荒者中,有一些人继续完善整个营销生态;还有一些人则重拾旧业,继续着传统模式。因为中国各个地区差异性很大,传统模式和互联网模式并存也不会显得不和谐。

  互联网代表了生产力的方向,在进入2000年后,其发展速度飞快提升,涌现了淘宝、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一大批电商平台。随着交易流程的规范化,物流、包装等行业的配套,整个电商平台日趋完善。国内销售界的第一次蜕变完成。

  时代的进步绝不会因为留恋旧有方式而停止,随着社交网络的繁盛强大,中国网络用户群日益庞大,媒体去中心化时代来临,网络新生代由此诞生。围绕其衍生的推广方式层出不穷,使之成为网络销售的主战场。如果把中国最早的B2B模式看作诞生期,把社交网络时代比作成长期的话,那么国内进入快速增长期的时代就是社交电商时代了,即电商同社交平台的结合。众多第三方营销公司的诞生、支付方式的植入、行业自媒体的出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社交电商时代的生态圈日趋完善,更加快速地促进了电商的崛起和发展,也因此促进了为电商在社交平台推广服务的社会化营销公司的发展。这种新的营销方式是媒体去中心化的产物,它基于自有平台技术,运用大数据的分析统筹能力,将企业的品牌、产品或服务精准投放给社交平台的需求用户,让推广更为有效、便捷,并且其电商的成本低于传统的推广模式,正引领着媒体去中心化时代营销模式的转型和进步。

  智能手机使用者的规模、各种社交平台移动端的问世、银行支付与移动端的结合、移动用户数量的激增……开始将销售生态由互联网向移动端转移,中国电商的“去中心化”形态正在形成。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认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移动支付的支撑,只有突破了支付这个瓶颈,移动电子商务才有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当传统零售大亨们还在犹豫是否要向网上购物大举进军时,电商的视角已经从电脑互联网转向了手机无线网络。

  在当下的中国,代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新型商务模式同传统商务模式相互交叉,这些皆因中国各地区发展的巨大差异。然而,时代的进步并不会因为种种差异而停止,一个优胜劣汰的时代正以你所觉察不到的方式悄悄演进,并且速度逐渐提升。不断出现的失败案例正是这一迹象的证明。这是一个不是你墨守成规就能守住生存权利的时代,故步自封只会让你成为“传统”,成为过去。跟上时代的节拍,把握时代的节奏,与时代共同进步方能使你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驱动社会化营销内动力我们已经知道,在媒体的兴衰替代中,中心化平台崩塌,而去中心化平台兴起。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化营销应该如何顺应潮流呢?

  社会化营销走过了一个从硬广告营销到大数据精准定位,再到内容营销的历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内容营销已经是大多数社会化营销公司采用的营销方式了。尽管社会化营销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在完善自我,尽管社会化营销公司在不断努力,但仍难打破其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危机——难以找出一个可以交出满意答卷的衡量营销成效的指标。

  这成为国内外社会化营销领域一个非常关注的课题。

  此前,有些网站对站内10万读者进行了调查。在覆盖了B2B和B2C多个行业的302名营销人员中,90%的营销人员表示,内容营销的主要衡量指标带有不确定性;73%的营销人员将品牌认知度看作内容营销的目标之一;59%的营销人员说自己在评估内容营销是否成功时,会看网站阅读量和客户流量;只有少于一半的营销人员会看客户在网站上的浏览时间。然而,50%的受访者希望有方法可以评估受众对内容究竟有多大的关注度。此外,5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希望了解人们对内容营销的内容有多大的关注度,而有43%的营销人员基于消费者在网站上花费的时间评估内容营销的成功程度。很明显,营销人员对于如何衡量营销的有效性存在分歧。

  根据内容营销协会的调查数据,虽然大多数营销人员在2015年打算提升内容营销预算,但是许多营销人员仍然不能通过内容营销为企业带来成效。这是因为大多数营销人员将网站浏览量或客户流量作为内容营销的衡量指标,并且依赖于一些代理指标,如社交圈分享率和点赞数,而这些指标和内容营销能为企业带来的成效没有直接关系。当然,91%的受访者表示对内容营销的评估指标没有信心。

  那么,社会化营销公司是不是就不能打破难以进行有效评估的魔咒呢?社会化营销是不是没有了前进的内动力?是不是没有办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呢……其实,在社会化营销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为我们很难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但是,一些可把控的因素(如流量、转换率、关注度、转载量等)都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并向客户提供具体的数值。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自有平台的数据,从而定位用户的需求,让推广更为精准有效。从2009年创建到现在,天下秀公司凭借独到的技术及服务已经拥有200多家大品牌用户,2万多家中小企业电商用户,每年销售收入成倍增长,已经成为了社会化营销行业的佼佼者,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公司为客户服务的有效性和认可度。只要坚持以满足客户及用户需求为奋斗目标,就会使社会化营销逐渐完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总结出来的电商在去中心化平台的一些常用营销方法或许能给正在从事电商行业的你一点启发。

  去中心化能有效降低华纳梅克浪费率尽管我们历数了技术的发展和去中心化平台的趋势,但依旧有业界人士会担忧,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中,是否也会有营销及广告成本增加等问题。

  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使广告的阵地被扩大,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广告应运而生。但是,随着它们的发展,华纳梅克浪费率成了困惑所有从业者、广告主的大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会被看到。这一点从第一则广告的发布之日起就是明确的。1870年,美国零售巨头约翰·华纳梅克发布了第一则报纸广告,他宣告了自己的商店开业一事。不过,看着店里进进出出的客人,他却发出了一声感叹:“我知道我的广告浪费了一半,但却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这句感叹成了广告界口耳相传的定律——华纳梅克浪费率。

  华纳梅克浪费率是指广告中必然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程度,但是,人们却无法准确表述浪费到底出现在哪里,就像不知道硬币掉下来哪面朝上一样。到了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比如,我们可以知道电商从哪些渠道引流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些引入的流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了新的华纳梅克浪费率。

  企业主们为了宣传自己,总要对所做的广告进行反思及回馈分析,但是,战略决策者们至今不能明白在发布的众多广告中,效果应该如何来评判,也无法证明哪一个广告对消费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果能掌握规律,广告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可惜的是,没有人知道广告费到底哪一半被浪费了。

  像一枚硬币掉下来只能一面朝上一样,不可能所有的广告都能带来真切的销售数据。为了提升产品的销量,广告和整合营销是厂商通常的选择,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很多企业对岗位的设置上察觉一二。比如,许多企业将品牌和市场的工作合二为一,名为运营。

  由于华纳梅克浪费率的存在,企业主们慢慢就会发现,广告一旦开始投入就无法停止,像童话故事里的红舞鞋,穿上容易却再也脱不下来了。

  对于中小型电商企业来说,减少广告浪费应该首要解决广告依赖问题。对于广告的最终效果,企业应该做出理性评定,如果一味地依靠流量的导入带来广告效果,不仅会使受众产生反感,也会使企业的生存质量一损俱损,甚至威胁到生存的根本。

  在中心化的时代里,我们都面临着关于海量信息与有效对接的矛盾,不过,如果中心化平台崩塌,这种矛盾也许就有解决的可能。许多电商企业为了使更多的广告与消费者对接,海量投放就成了许多厂商的无奈之选,这一点和传统的企业营销方式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国内广告业知名人士叶茂中认为,很多企业不得不凭借做广告提升销量,在这种广告依赖症之下却依旧没有企业愿意放弃广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引流就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企业要明白一夜成名的难度和其带来的利弊;第二,企业要理性对待引流依赖症,为达目的,宁可营销过度也不能半途而废的时代过去了,有的放矢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而在去中心化的营销平台上,由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以及受众与营销者之间互动的产生,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解决此前传统广告中面临的浪费问题,使营销的有效阅读率得到提升。

  去中心化与电商发展过程高度契合所有的电商发展轨迹和伴随这些轨迹出现的经典案例其实是一条传播学的新型理论的诞生,如果你不能把握这条理论,如何把控未来的电商发展之路呢?

  这条规律就是传播的去中心化。早在数年前,去中心化的理论很少被提及。由于新媒体的特征不明显,以及人们对未来发展格局的思考的局限性等综合原因,对于“去中心化”这个理论,人们当时没有进行过多的提炼,也未能将其与后来的电商行业结合起来。

  在当时,去中心化没有像现在这么明显。直到2009年前后,微博的迅猛发展为完善这条理论提供了基础,也正是从微博开始,去中心化趋势更加明显了。

  当然,这和整个社会环境有关,商业的发展也在去中心化。以前的商场都在打造一种营销口号:一站式购物,即只要进入一家商场,你就可以买齐所有必备的商品。不过,现在这种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认为,这是电商对线下实体店的影响,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会发生变化?那是因为在此之前,受众接受信息的来源是单一的。

  商业的发展永远会受到技术手段的影响。与商业去中心化相反的是信息平台中心化和单一化。例如,传统的电视台无论有多少个频道,其实就是一种平台式的传播渠道。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如果要在传统的环境中打造企业知名度,就必须购买省级或全国级的电视台的广告,或冠名电视台的栏目。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一些在全国发行的杂志、报纸,甚至地方性的报纸上刊登广告来宣传自己,因为在那个时候,主流用户的受众群还是在这些传统渠道上。

  其实,去中心化的精髓在于依托智能终端从而得以发展,我们每一个人成为了新的信息来源,这使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分散。比如,一个微博账号得到了200个人的关注,这200个人的兴趣可能涵盖了各个领域,从体育到旅游都有。当你通过这种渠道获得信息来源的时候,首先得到的是一个分散化的信息来源。这种来源是多样性的,和之前单一的平台,如全国性的电视台、报刊杂志、广播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更分散,更个性化。

  受众发生了变化就决定着企业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单一的传播方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所以在整个去中心化的体系里,很多企业并没有在原有的媒体渠道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是通过新媒体获得了成功。其实我认为,这并不是个体的成功,而是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传播节点和传播环境都发生了变化,这最终导致了这些企业的成功。有人认为,这是碎片式传播,而我个人认为,碎片式传播和去中心化传播并不一样,碎片式传播更倾向于用户方面,因为它占用你琐碎的时间;而去中心化传播的趋势更倾向于企业方面。它其实告诉你一个真理:在宣传一个产品的时候,你的渠道、方式、时间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

  去中心化平台是基于人人都是发布者、碎片化传播、用户自发再传播这三个条件成熟之后,再加上此前的传播由单方向输出变为双方互动后所形成的。

  去中心化是卖营销还是卖产品去中心化是风口,可是,并不是站在风口就一定能飞起来。原因就在于,在去中心化的平台上,大家对于应该利用它卖产品还是卖营销仍然没有清晰的界定。这里我举个煎饼的例子。

  对于煎饼,我曾经听说过两个另类的故事,当然,这两个故事都源于网络。

  第一个故事是,在微信、微博盛行的时候,有一位煎饼摊的老板利用微博、微信下单的方式做生意,成功做到了整合所有的零散时间和互联网营销,这个煎饼摊的生意是周边最好的。

  第二个故事是,2013年前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煎饼摊,最火的那几天,总有人问:“要不要一起去尝尝这个美女老板娘摊出来的,由奔驰送货的煎饼?”

  这两个卖煎饼的,前一个名字我没记住,后一个叫黄太吉。这两个卖煎饼的,第一个走的是线上销售的方式,第二个走的是线上营销的方式。

  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在一次演讲中说了以下内容。

  煎饼生意很辛苦,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店很小,只有13个座位,千辛万苦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终于扩充了店面,达到了16个座位,这是我们的小家园。

  关于黄太吉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就是传统,我们做了很多北方的传统食品,豆腐脑、凉面、孜然牛肉卷等。第二个关键词就是美女老板娘,我老婆在我的工作当中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第三个关键词是奔驰送煎饼,如果您点的食物的价格达到了300元,我们就会开着奔驰给你送煎饼,其中一个用户很激动地正等着奔驰车来,拍下了现场送煎饼的画面。大家之前说这是炒作,其实我们不是的,送餐的时候我们开的是自己家的车,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我们做的这些事情。

  我们在微博上经常晒出自己的生活照,我们一家三口非常辛苦地做这个事。排队买煎饼的人很多,大家说买我们家的煎饼比春运买火车票还要艰难。

  我们做很多有趣的活动,七夕节的时候,如果你带着你的爱人到店里来接吻一下,并拍一张照片,我们会送一个煎饼。我非常喜欢奥巴马,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巧克力煎饼半价的活动,我们是唯一一个直接发布奥巴马所有动态的煎饼果子微博。在光棍节的时候我们推出了买一根油条送一根油条的活动,但前提是你要拍照,并证明你是单身。我们家门前的马路是不允许停车的,经常被贴条罚款,我们就告诉路人停车场的位置,如果他们把车停在路边被罚款了,就可以来我们家免费得到一个南瓜羹或是紫薯。我们想到的方法就是即使你没有进我们的店,我们也希望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能够让消费者在我们这里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这两个故事其实是很多电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我们是线上卖产品,还是线上卖营销?

  大部分商家的选择是第一个故事的做法,在原有基础上利用线上做加法;也有少部分商家采用第二种方式。现在我们无法比较哪种做法更好或更对,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探讨线上营销的方法和原理。

  广告学中有一种说法,即每位顾客身后都站着250人的亲友团。

  在观看广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共性:代言人不停地变换角色来推荐产品,甚至是不同的明星出现在同一个广告中,其目的是不错过每一位当红人气明星背后的不同粉丝团。

  不过,在互联网营销的世界里,有时候你不得不主动错过一些顾客。

  在和一些企业交流的时候,他们会告诉我这样的困惑:“我们组织了一次线下活动,媒体报道很广,转发量相当高,但是却没有销量,原因何在?”其实,这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主动过滤一些客户罢了,如此高的转发量还没有销量,只能证明他们的方向是错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广告的受众定位模糊不清,试图覆盖所有人。事实上,这种广告背后所隐喻的是不想让任何潜在客户认为自己被忽略了。

  但是,反过来想,如果你看到一则广告,它明确地告诉你,你和所有人都是他的顾客,你会怎么想?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人,自然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顾客群体。

  互联网营销要针对的客户群是你要感动的人,要知道,这样的人都是相似的,只要你感动了需要感动的人,他自然会替你过滤掉那些不需要被感动的人,而将有效的信息传播下去。

本文摘自《移动互联时代电商运营制胜法则》


   我们正处在一个伴随着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电商、大数据、O2O 而来的后互联网时代,其本质是去中心化。我们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就能满足我们的资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成为主流,那么,企业的博弈对象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化营销在这场变革中将扮演何种角色?它又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机遇?你看到机会并为之努力把握了吗?
本书作者围绕“去中心化”理论,分别从传统行业、数码行业、旅游行业、电商行业以及媒体演变过程阐述了去中心化趋势,并辅以大量的理论依据和成功案例,总结了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描绘了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蓝图。本书对企业和个人了解营销行业的发展现状、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成功走上变革之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每一个生存在互联网时代的人,特别是媒体转型者、互联网创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传统商业模式变革的经历者,如果你不愿意被时代淘汰,那么可以认真阅读本书,体会那些移动互联时代的“变”与“不变”。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