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宏观的政策引起微观层面上对调控措施的阻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削弱了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为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推波助澜。政策越是层层加码,房价越是渐走渐高。
在房地产企业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博弈中,房地产企业赢得暂时的胜利。然而房价远远背离房子本身的价值,以及购房者购买力与房价的尖锐矛盾,都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开始,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组合拳:加息、提高首付、提高存贷款准备金率、银根紧缩,截至2007年年末,累加效应显现,房地产切切实实迎来了行业寒冬。
仿佛在一夜之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看不到底的黑夜。在国家银根紧缩的压力之下,房地产企业在资金链摇摇欲坠的危险中向崩溃的边缘越走越近:银行贷款无门、楼盘无人问津、闲置的土地亟待开发、上市融资更是困难重重。
在危难来临时,房地产商们人人自危,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困难的选择题,生存还是死亡。此时的房地产企业如同溺水者,即使面临葬身大海的危险,也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分辨救命稻草在何处。而对于房地产商而言,最需要的、最暖人心的一句鼓励就是:生存!
如何跨过这道生死门,从而越过死亡选择生存,至关重要。固然,在银根紧缩政策压迫下的房地产市场状态低迷,但房地产企业依然要坚持"剩者为王"的原则,千方百计让自己从这场规模浩大的行业洗牌行动中逃脱,避免成为牺牲者。
只要活着,一切都还有希望,但只要在这场行业灾难中倒下去,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十分渺茫。因为,房地产企业一旦支撑不下去,手中原有的土地化为乌有,甚至还可能背上厚厚的债务重担。
再者,此次连番的地产调控,将中央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表露得淋漓尽致。加上其他国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前车之鉴,中央政府不会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规范市场上。被清洗出房地产行业,正是实力不济的最佳证明,试问,对这样的企业,政府是否还会轻易地发给其通行证?毫无疑问,答案是否定的。
莎士比亚说:"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活下去,想尽一切办法活下去,这是处于生死困境中的房地产企业别无选择的突围方式。
本文摘自《楼市的震荡与洗牌》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惨淡、银根紧缩、原材料涨跌互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重担之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困难辐射到各个角落,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的调整自然也在所难免。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房地产就由辉煌走到了迷茫,国家政策招招有力、银行关起敞开的大门、土地变成拖累、购房者持币观望……于是,招架不住的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实力与野心兼具的企业“阴谋”、“阳谋”一起发,外资趁机流入。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房地产的悲喜剧,每天都是竞争日,每月都是淘汰月,一年都是洗牌年。在这场还未结束的房地产震荡与洗牌中,无论是失败者,还是继续抗争者,或是政府、购房者,都留下了一串串自己的足迹。这些或深或浅的足迹组合起来,就勾勒出此书的大致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