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对比就断言中国吸收外资政策的发展模式会导致中国迈入拉美化噩梦,未免有失偏颇。但中国和拉美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采取了鼓励外资的政策,凭借的又都是劳动力和资源优势,而拉美国家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不同程度地出现衰退,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经历近30年高速增长后的中国,未来的道路将何去何从?
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中国采取了“引进来”的战略,外商直接投资逐年递增,曾经连续十几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也许我们不愿承认,但现在的事实就是:中国经济对于外资的依赖症状越来越明显。
有一位华裔的黄姓美国经济学家曾对中国的外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的结论是:中国外资和有效内资的比例介于0.29和0.58之间,已经十分接近于当前世界公认的外资依赖国,如新加坡、荷兰和爱尔兰。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2008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例约为7%,列世界第三位,外资依赖程度这样高,确实有点反常;因为一般来说,小国容易对外资产生依赖,而大国对外资的依赖性相对较弱。大概在2005年,中国并购研究中心曾经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产业地图》的书,该书中提供的数字更是惊人。书中指出,中国已开放行业中的前5名多被外资企业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如中国啤酒行业中60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啤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电梯行业中最大的5家都被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医药行业中的20%被外资控制,汽车行业中的外国品牌占到销售额的90%。不仅如此,咄咄逼人的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展开了“并购”大战,据统计,近几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并购案例,75%以上是外资企业进行的。
本文摘自《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
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队”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