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想的主业务战场内也是如此,一台PC的零部件中,从芯片到硬盘,从显卡到声卡,主要的“板、卡、条”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日、韩以及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的企业手中。当联想工厂把这些部件组装到一起,贴上联想的标志放到市场上后,产品标签上的价格浮动空间已经非常小了,因为隔壁柜台上和联想电脑相同配置的一台其他品牌的电脑,可能在配件组装价格基础上一分钱不加地向外出货。
“贸—工—技”的发展道路看起来并没有错,但走起来却远不那么容易。犹如爬山,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从“贸”向“工”爬的这一段很容易,大家都爬了上来,来到了半山腰;但由“工”向“技”这一段的攀爬却难如登天——中国企业开发的技术,要么是对西方已经淘汰了的旧技术的模仿,这当然可以无成本取得;要么就是付费使用西方的新技术,企业实际只做个简单的拼装工作,这就是“中国制造”的全部奥秘。于是,所有的中国企业现在都集中在半山腰的“生产制造”平台上,再往上是技术的瓶颈口,尽管所有的企业都渴望继续能向上攀爬,以便取得在技术上的突破,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又只能停在原地,望天兴叹。
由于“贸—工”这一段的路并没什么难度,因而爬上来的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当所有的企业都挤在半山腰的一个平台上,大家谁也再爬不上去,而平台上已人满为患时,就只好展开火拼,以求自保,“降价”是所有人都在使用的招式。但战争并无胜者,即使把别的人挤下平台,马上又会有新的后来者加入进来,不断蚕食先来者的地盘,然后再比拼体力,频频向对方发出攻击。
此时,所有的人都盼望有所突破——从价格战的红海中突围,走出去,到国外去寻找新技术,开辟新市场!TCL的李东生在做如是想,海尔的张瑞敏在做如是想,联想的柳传志也在如是想。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已经是箭在弦上。
本文摘自《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
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队”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