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处在市场最前沿,它们最能体会市场细微的变化,当中国开始陷入核心技术受制约、低端产品过剩、资源严重短缺的时候,企业的发展自然随之产生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当年中国DVD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6C联盟的DVD专利使用费之争,就几乎把中国整个DVC制造业摧毁,行业内的许多企业被迫关门。因而当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一个困局顶点的时候,感受最深的、也是最早需要作出应对的就是中国的企业。而最可行、也是最有效化解这一困局的路,就是“走出去”。“走出去”,就意味着突出红海,突出市场发展的瓶颈口。虽然此时“走出去”可能会面临风险,但只有“走出去”才会有新的机会。
许多人把制造业企业出海并购称为“蛇吞象”,如联想并购IBM;或称为是“一场豪赌”,如TCL并购汤姆逊。他们认为截至目前为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许多都是不成功的,成功的企业也是步履蹒跚,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因而中国企业不应该再出去“抄底”。实际上,这种观点并未意识到,“走出去”并购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当前必须做的一项历史性工程。
“蛇吞象”也好,“豪赌”也罢,出海并购从根本上说是被“逼出来”的。日子过得舒适的垄断性国企很少会主动“走出去”,只有市场红海中苦战的制造业企业才有“走出去”的源动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犹如李东生笔下的那只老鹰一样面临着生死的抉择:要么停在原地不动,被国内的低水平竞争一点点将体力消耗尽后老死;要么就忍痛冒险,拔掉自己的旧羽毛,从国内市场中突围出来,到海外去开辟一片新天地。
尽管海外并购的确有风险,就像人们所称的那样,是 “一场华丽的婚礼,漫长的婚姻”,所以并购后的道路上可能曲折无比,坎坷不断,但显然,中国企业不能因为婚姻的漫长就去拒绝婚姻,不能因为道路坎坷就不去走路。
李东生在TCL出海五年后盘点得失说:“跨国并购尽管给TCL带来了暂时的困难,但这条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国际化的企业,TCL在国际化战略中受到的挫折是国际化大公司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的彩电业务也许还在产业链条的最低端;如果没有跨国并购,去年的TCL通讯早就像其他手机同行那样被彻底洗出市场;如果没有跨国并购,TCL也许无法渡过眼前最严峻的金融危机。”
本文摘自《改变中外企业博弈的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围棋选手首创一种新型布局方法,由于在对弈中利于抢占实地、获得先机而闻名国际棋坛,遂被命名为“中国流”。
在中国与西方企业激烈博弈的今天,处于劣势的中国企业要想突破困局,必须形成并购上的“中国流”,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发展制造业所需的技术、品牌和渠道,让中国的要素资源能够在全球产业链上合理分布,中国的企业得以在未来的产业链博弈中占据主动。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试图出海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欧美不少实体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并购门槛和收购价格,由“各路军团”组成的中国“远征队”开始乘风起航,海外并购的“中国流”正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