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会计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谨慎性主要是投资者为了避免过于乐观和盲目的决策而在会计信息上做出的一种取舍,但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应注意企业是否有秘密准备嫌疑。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入,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8.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众所周知,信息具有时效性,机会稍纵即逝,过期作废。即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不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实务中,可能因为太及时提供信息而导致不可靠性,而不及时就会导致丧失决策良机,其有用性就大大降低。因此,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实效性,会计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投资者在阅读财务报告的时候需要加以鉴别和认定,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或调整相应的决策。
以上信息质量要求,无一不是站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的。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它们可能构成对基本质量特征的一种修订或者校正,这些都是我们在解读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1.2.3 另类财务报告:为什么受伤害的还是我
“着眼于用户”的会计信息价值定位和财务报告目标导向令人振奋不已,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财务报告可能存在的消极的一面。特别是虚假的财务报告,已经让投资者一再受伤害。虽然财务报告被看成是反映公司商业活动的透镜,但它经常折射出模糊不清的图像。我们往往非常重视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每股收益等数字,却很少有人能够分析出这些数字是否正确、有多少水分、盈利来源是什么以及能否持续等。解读财务报告,就要分析和纠正会计度量和报告中的缺陷,对于“好”与“不好”的会计概念和手法应该有较为充分的思想准备。巴菲特曾经给阅读企业财务报告的投资者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特别注意会计账务有问题的公司,厨房里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你看见的那一只蟑螂;第二,复杂难懂的财务报告附注披露通常暗示管理层不值得信赖,如果你根本就看不懂附注披露或管理层分析,这通常表明管理层压根儿就不想让你搞懂;第三,要特别小心那些夸大收益及成长预期的公司,企业很少能够在一帆风顺、毫无意外的环境下经营,收益也很难一直稳定成长。这些建议亦庄亦谐,耐人寻味。这就要求读者能够识别和防范财务报告中的陷阱,尽量避免受到公司及其管理层的蒙蔽,使投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
报告数据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读,随后打开财务报告分析的工具箱,并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揭开财务报告的神秘面纱,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在本书最后,作者选取了最新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和解读。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验,又提供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规范示例。
全书体现最新准则和最新年报之“新”,体现系统思维和知识架构之“全”,体现分析务实、知识实用、资料真实之“实”,以期给予读者全新而实际的阅读体验。
本书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经济常识的社会大众,其意不在于编报表,而在于如何识报表、用报表。此外,书中内容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会人员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