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剪不断的“利润情结”
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多少早已被习惯地用那个被称为“利润”的东西来体现。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体现,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大潮中,利润似乎主宰着公司的沉浮乃至“生杀大权”。正因为关系到企业的兴衰荣辱,利润计量和披露也成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因此才有众多的上市公司围绕“会计利润”上演一出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闹剧和悲剧。毫无疑问,如何全面、公允地报告和披露企业真实的业绩和获利能力,以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秩序和健康发展,一直是会计界孜孜以求的目标。根据传统的会计实务,企业经营绩效或经营成果是通过盈亏来表示的,这就注定利润表已经是而且仍旧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基本的财务报表。实证资料表明,利润指标尽管备受质疑,但依然是最受投资者关注而且应用最广泛(也许是不自觉的)的绩效评价标准,由此衍生的各项指标如每股收益、市盈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正人气十足地充斥于各大公司的研究报告、全国财经新闻和证券报道之中。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作为经济生活中的高频习惯用语,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二是这方面的信息充斥于市场,资料容易取得,并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羽翼丰满的指标网络体系。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上市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时期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情况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之一。
4.1.2 利润表的用途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从属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反映了因为盈利活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权益变化,并最终通过所有者权益表现出来。但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对于利润表的重视显然超过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它所提供的信息是动态信息。换句话说,利润表给企业做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录像”,而在这个“录像”中专门记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多少收入、多少费用、多少利润。利润表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或者说它可以告诉大家,这段时间企业是赚钱还是赔钱了,如果赚钱赚在什么地方,如果赔钱又主要赔在什么地方等。这就为外部投资者和贷款人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2. 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
如果评价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持久的盈利能力,主要看主营业务利润或营业利润。如果一个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多,或营业利润多,则企业具有盈利能力;如果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很多,可以认为企业能够创造利润,但不能判断企业具有盈利能力。
3. 有助于判断企业的价值
对一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衡量时,企业的获利能力通常是评价其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某企业是一家上市企业,那么该企业本身的价值与其获利能力是有联系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借助于获利能力来评价企业的价值。
4. 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势
借助利润表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势和前景。比如将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的利润表排列在一起作比较,如主营业务收入第1年为100万元,第2年为200万元,第3年为300万元,第4年为400万元,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该企业的销售收入呈上升趋势,市场越做越大。再如某企业的管理费用第1年为100万元,第2年为90万元,第3年为80万元,企业管理费用的变化说明企业在行政管理开支上的压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还可以了解该企业盈利发展变化的趋势。
此外,将利润表信息与资产负债表等其他报表信息相结合,还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财务分析基本资料,如各种资产周转率、资产收益率、市盈率等基本分析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充分利用报表信息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和科学的决策。
本文摘自《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解读与案例分析》
报告数据的生成原理和内涵予以解读,随后打开财务报告分析的工具箱,并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揭开财务报告的神秘面纱,讲述其背后的故事。在本书最后,作者选取了最新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和解读。这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检验,又提供了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规范示例。
全书体现最新准则和最新年报之“新”,体现系统思维和知识架构之“全”,体现分析务实、知识实用、资料真实之“实”,以期给予读者全新而实际的阅读体验。
本书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经济常识的社会大众,其意不在于编报表,而在于如何识报表、用报表。此外,书中内容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会人员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