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第七章 商场如战场(8)

2014-04-16 17:35:50



  三井石油株式会社股东构成一览表(截止2007年3月)

  概 况    成立时间:1961年2月18日    资本金;30亿日元

      年营业额:4282亿日元    年纯利润:45亿日元

  股 东 构 成    股东名称    持股比例

      三井物产    89.93%

      三井住友银行    1.95%

      中央三井信託银行    1.95%

      商船三井    1.55%

      三井造船    1.15%

      东丽(东レ,Toray)    0.95%

      三井化学    0.95%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    0.67%

      三井生命保险    0.60%

      三井住友建设    0.20%

      三井不动产    0.10%

  长期以来,三井石油(亚洲)是保障日本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一个海外窗口,因与中航油的期货与现货贸易而成为中国航空燃料油的供应商。在大规模石油产品的贸易中,三井石油(亚洲)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和一定数量的投机。特别是,在市场看涨买入远期期货进行大量投机活动时,必然需要买入远期的看跌期权(相当于对买涨投机的保险),对自己的盘面进行保护。显然,中航油在2004年抛出的大量看跌期权是当时三井石油非常渴望的产品。

  2007年2月,新加坡《联合时报》报道:"三井物产在新加坡公司的前石油交易员山崎言志被警方逮捕,他在接受盘问后保释在外。"三井物产向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呈的文告说,在三井石油(亚洲)2006年因交易轻石油蒙受8100万美元的亏损后,已决定在2007年3月底关闭这家新加坡的公司。三井物产急忙关闭其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所,不觉让人感觉诧异。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三井石油(亚洲)过去操作的历史记录再也无从查起了。

  中国油荒为哪般?

  2007年3月21日,在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中国石油贸易峰会上,此时被称为三井物产期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江守哲再次表明他近几个月来一直坚持的预测,2007秋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将跌至每桶38~40美元。江守哲表示,根据历史模式,油价在峰值后的60~70周时达到低谷。对于目前的循环,低谷将出现在2007年的10~11月,价格在38~40美元/桶之间。真不知道,当初"中航油"的陈久霖是不是也接收过如此看跌的消息。

  问题在于,到底有多少天真的中国企业相信了这些外国期货大鳄们在各种公开场合对媒体散布的烟雾弹式的消息。在三井物产的江守哲3月21日发表"看跌市场"的观点同时,广东油气商会所谓的资深分析师张连碧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原油价格在2007年11月份跌破40美元/桶符合业界预期。然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2007年下半年石油价格一路飙升,11月中旬的油市局面更加壮阔,大幅攀高至98美元上方,创造了历史新高。

  油价暴涨对日本的石油资源开发和石油关联企业反而是利好消息,刺激了这些企业增加产能投资,销售石油产品的企业则从涨价中渔利。像三井物产、三菱商事这样的大商社,都从事石油类产品交易,其对石油类产品经营的依赖度分别是24%和25%。在石油涨价中,对石油依赖度大的企业,可以更多获利。据推算,石油平均价格每涨1美元,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的盈利就能净增10亿日元,只要油价上涨不引起景气衰退,这些商社就可以大赚其钱。

  由于中国企业对于国际油品市场价格的错误判断,造成库存水平普遍都非常低,致使2007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油荒,广东地区尤为严重。2007年11月22日,"金羊网-新快报"刊出了标题为《两大油企紧急进口成品油"解渴"广东》的文章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中石油)通过采取增加成品油进口量等有效措施,努力增加资源供应量。与此同时,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中石化)11月份继续亏本进口成品油27.7万吨,以投放广东市场。

  此时,一家国内期货经纪公司的燃料油市场周报(2007年10月20-25日)显示,不断高涨的国际油价使得广东黄埔进口油成本已近5000元/吨。中国的进口商们就是因为前期国际油价过高而终止进货,使得黄埔市场进口油库存不断萎缩,仅有15%左右的库存量,新加坡进口混调油已基本绝迹。另外,从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到,未来的1个月内有大量的日本燃料油将陆续到达广东的深圳和黄埔港。其中,11月7日,"太平洋里奥"载6万吨日本燃料油抵达黄埔,中石油旗下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油)接货。

  正当中国两大石油公司为燃料油紧缺而奔忙之际,三井物产却在广东为过剩的燃料油存货寻找高价的买主。2007年10月25 日,三井物产以"苏菲尔"号将一船3.2万吨的日本燃料油运到广东黄埔市场,其中近1万吨交付给佛山华横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剩余的船货对国内买家来说价格高昂,则被暂时放置在 英国石油公司(BP)南沙保税库中。此后,三井物产又在新加坡找到了高价买主,于11月16日将这2.1万吨存货以"海洋胜利"号装载运离黄埔港。

  中石化从2007年9月以来累计已经进口成品油38.8万吨,其中汽油9万吨,柴油29.8万吨,12月份安排进口柴油42.3万吨。到2007年11月底,中石油已进口成品油41万吨,12月陆续有11艘油轮装载40多万吨进口柴油抵达国内。为此,中国油企不得不承担每吨数百元的亏损。前两年,中石化共向政府申请到150亿的贴补,2007年又再次提交申请,中国政府可能又成为最后买单者。或着不得已提高油价,这些损失最终由中国消费者承担。

  第四节 遏守咽喉,卡住物流 (略)

  "商船三井"的灰灰天网; 借"中外运"之手在中国织网;"三井化学"盘据新加坡

  第五节 情报力与战略视野(略)

  占有绝对的"信息不对称"; 将"情报调研部"升格为"战略研究所"; 谁在主导能源战略和中日关系?

  第六节 学费不能白交

  "三井"上了很好的一课; 中国缺失"产业主导权"; "中化公司"的前车之鉴; 加入WTO后的应对之策

  下页接第八章:"商人幕府"的真经



本文摘自《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本书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联系起来。本书不仅仅揭开了这些三井财团企业的身世之谜,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他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而展现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出的一个又一个战场。对于很多坚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的推出,进一步展现了“商战”的波诡云谲。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面对一个比丰田集团还要大数十倍的三井财团这样一个“大帝国”。我们的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涉及经济体制的层面。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