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第九章 谁在觊觎"核按钮"(1)

2014-04-16 14:21:33



  第九章 谁在觊觎"核按钮"

  根植中国电力市场多年后,嗅觉灵敏的三井财团近年来开始在核电设备制造和核燃料领域集聚力量。此时,中国新能源政策正在形成之中,其中核电的地位被大幅度提升。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20年前建造40座核电站,这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2006年,中国春节刚过,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瞄准了中国市场,以目眩的54亿美元高价收购了有"核电鼻祖"之称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此后,以日本财团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世界三大核电联盟:东芝-西屋、三菱-阿海法、日立-通用。

  随后不久,中美两国于2006年12月在北京签署了核电技术转让谅解备忘录,中国引进西屋电气的核电技术,建设四台核电机组。2007年7月,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东芝率领的西屋电气联合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80亿美元的合同。

  作为三井财团的重要成员,石川岛播磨重工在核电领域积极配合财团的整体战略,通过与中科院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切入中国重大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领域。三井财团旗下的三井造船还将部分核电资产出售给韩国斗山重工,曲线进入中国核电设备市场。

  在中亚地区,三井物产、丸红、伊藤忠和住友商事等综合商社奋力争夺铀矿资源。而东芝将自己持有的西屋电气10%的股份转让给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将其纳入"三井共同体"。三井物产发言人说:"我们必须在中国竞争到来之前,确保铀的份额。"

  作 者 题 注

  导 言

  东芝与三井之间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1893年被当时的三井财阀收买。二战以后,日本财阀被美国占领当局解散,东芝也随之脱离三井财团独立发展。二十世纪50、60年代,面对加入关贸总协定(今WTO)后的外来竞争,日本财团重新联合,东芝加入了三井财团的总经理会"二木会",又回到三井财团体系。近年来,虽然三井物产在东芝的经营活动出现的频率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东芝的"去综合商社化"。事实上,综合商社的精神早已融入这个制造业企业。

  第一节 悄然的渗透

  "三井物产"是"东芝"的引路人

  日本二十世纪60年代经济起飞后,三井财团的制造厂商如东芝等企业,开始渐渐把工厂建到海外。随着日本这些制造厂家走出国门,他们对于走出去的套路--当地的法律、人脉、政府关系、当地的合作伙伴等,都不了解,不清楚,懂得这些套路的人才又极其缺乏。而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在国外早已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务所、代表处,已经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国际商业网络。所以当东芝需要到国外做事情时,三井物产就成了引路人。

  三井财团进入海外遵循一条规律,综合商社作为产业组织者始终是开路先锋。从全球产业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中国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上,三井物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地开拓新贸易机会、创建新产业。三井物产对中国投资有近200家三资企业,包括有:东芝大连、北京四通松下电工、上海森茂、大九国际物流等企业。三井物产通过政府公关、资金支持、市场活动、商情交流、资源开发,为东芝等财团成员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持。

  自1979年起至今,由三井物产出资每年选派中国商务部及其下属企业工作人员赴日本、美国著名学府进行国际贸易课程的短期进修,目前已达100多人,从而与中国政府主管经贸的负责人建立起密切联系。1990年以来,三井物产出资100万美元,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设立"三井教授基金",聘请国外知名教授主持国际经济讲座,名义上为培养中国未来的经贸人才做贡献,实质上是通过高校平台建立与政府的人脉联系。

  在三井物产的引导下,1991年9月25日,由三井物产、东芝、昭和电线共同出资成立了"东芝大连有限公司",这是东芝集团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绝大部分生产线都是从日本直接进口的,大连只是被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基地。东芝大连有限公司横跨电子、机械和医疗器械三个行业。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有:工业用的中小型电机(是为风力水力机器、工作机器、搬运机器等提供动力的工业用马达)。

  1995年,东芝(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此举强化了东芝对在华企业的综合管理职能和战略制定职能,由此东芝在一些专业领域代替了三井物产作为财团的产业组织着角色。迄今为止,东芝在中国设立合资、独资公司达65家,投资总额逾80亿人民币,员工总数约23,000人,2006年事业规模(在华销售额+对华出口额)约664亿人民币。如今,东芝公司在中国市场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庞大体系,以"综合商社式的组织形态"演义出制造业的辉煌。

  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进入中国这36年的发展有两大特点:一是,东芝多年来一直努力提供最新的商品,引导中国高端消费者的需求。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彩电、冰箱,90年代的笔记本电脑、背投电视、最近的复印机、液晶电视等。二是,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以电力方面为中心,东芝高效、先进的技术占据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制高点。2006年,东芝成功收购"美国西屋电气"这家核电公司,瞄准中国巨大的核电市场。

  现在的东芝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业的综合商社,经营方式从传统的生产产品转变成为"编组产业链"。就能源项目而言,东芝不仅仅做核电,而且火力和水力发电、输变电、配电等方面无所不包。在中国,东芝在能源产业的经营规模远远胜过人们所熟知的电子信息产业。东芝(中国)公司在电力设备、发电站方面与中国各级政府已经有很多合作,并期望在相关技术的转让、发电站设备的选用、合作设计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市场取得更大进展。

  被"涉嫌贿赂"的阴影所笼罩

  人脉关系分布在综合商社所有的关联交易中,但是人脉如果超越了准则,不遵守法律、社会责任,就会伤害公司形象,对企业发展最终是不利的。北京《法制日报》所属的《法制与新闻》月刊2001年12月号披露,美籍华人方复明、日本人永濑国男在东芝公司参与的浙江北仑港发电厂、嘉兴火电站等重大国际招标项目中,涉嫌替丸红、三井物产等日本商社贿赂国家电力高层官员。此后2年,日本企业在电力项目招标中都无法摆脱这一阴影。

  在1985年参与北仑港项目竞标时,丸红商事(三和财团的综合商社)投标图纸上的某些数据并不符合招标书的要求。项目中的几个关键人物都被收买后,丸红公司的竞标一路绿灯。最终,丸红公司成功取得了北仑港项目的承揽权,引进了东芝公司的成套设备。北仑港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是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2002 年被中国电力行业主管部门授予国际一流发电企业称号,是全国仅有的两家获这一称号的企业之一。



本文摘自《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本书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联系起来。本书不仅仅揭开了这些三井财团企业的身世之谜,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们之间互相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他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而展现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出的一个又一个战场。对于很多坚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的推出,进一步展现了“商战”的波诡云谲。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面对一个比丰田集团还要大数十倍的三井财团这样一个“大帝国”。我们的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急待研究的课题,涉及经济体制的层面。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