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欧盟为何不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4)

2013-12-24 22:47:22



  我半开玩笑地说:"中国人一般均认为中国的经济比俄罗斯更市场化,更加开放,怎么认可了俄罗斯,不认可中国呢?"

  本内迪克特辩解说:"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企业成分比俄罗斯复杂。即使目前欧盟没有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遭遇欧盟反倾销调查时,仍可以向欧盟委员会以个案方式提出自己的企业是完全市场化企业,经过欧盟委员会派员调查后,若符合标准则认可其市场化企业身份。"

  本内迪克特的说法印证了我早前的判断,《华尔街日报》的那位记者发表了一条迟到的报告分析文章,而且过于乐观。要知道,欧盟委员会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报告才发布一个月,而且这一个月内中欧之间没有进行高层对话,因此其立场不可能有根本改变。

  随着媒体进一步跟风炒作,我又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贸易的新闻官斯蒂芬·亚当斯进行了联系。对方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报道。"亚当斯基本重复了上述官员的观点,欧盟在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目前"没有新进展"。

  那天,我在欧盟餐厅与一位欧盟对外关系总司中国处的官员吃饭时,也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坦白地说,是否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有技术因素,也有政治方面因素,不过欧方在公开场合的口径一直在强调这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这位官员说,在政治方面,欧盟为什么承认俄罗斯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反而不承认中国呢?因为俄罗斯对欧出口几乎只有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又是欧盟大量产品的进口国,远远超过中国。虽然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欧盟对中国的出口额并不大,甚至比对瑞士的出口还少。因此,欧盟多少有些有恃无恐。

  显然,欧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可以压一压中国的筹码。

  "2016年大限"是焦点

  虽然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西方媒体的解读或许有误,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报道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并且戳到了欧盟的痛处--在2016年大限之前,欧盟不得不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以换取中国在欧盟关切的问题上的让步。

  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各方达成协议同意中国在15年内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此在2016年后,WTO成员必须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当然包括欧盟。随着2016年一天天临近,欧盟手中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价值正日益缩水。欧盟的一个如意算盘是:在"市场经济地位"仍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将其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从中国那里得到一些东西作为回报。

  其实,欧盟想要的东西基本已经摆在桌面上:劝说中国政府阻止盗版和假冒侵权案件蔓延,保护知识产权;向欧洲公司开放更大市场,尤其是在服务领域;采取措施妥善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等。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欧盟势必会精心踩好"时间点",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剩余价值,毕竟,不能让这个筹码到2016年成为一张废纸。



本文摘自《欧洲真相》


   资深新华社记者欧洲观察:欧洲真相 驻欧六年的资深新华社记者,阐述他眼中的欧盟、北约、申根、欧元、福利、移民、伊核、卡扎菲、巴罗佐、默克尔、米洛舍维奇、马英九、达赖等。书中记录了卡扎菲默克尔等新闻人物的交往;也记录了亲身经历了当时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观欧洲篇中,写出了作者对欧洲的观察与思考。

 承诺与声明

兄弟财经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信誉最好的外汇返佣代理。多年来兄弟财经兢兢业业,稳定发展,获得了全球各地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历经十余年的积淀,打造了我们在业内良好的品牌信誉。

本文所含内容及观点仅为一般信息,并无任何意图被视为买卖任何货币或差价合约的建议或请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观点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况下更改。本文并未考 虑任何特定用户的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任何引用历史价格波动或价位水平的信息均基于我们的分析,并不表示或证明此类波动或价位水平有可能在未来 重新发生。本文所载信息之来源虽被认为可靠,但作者不保证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作者也不对任何可能因参考本文内容及观点而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承担责任。

外汇和其他产品保证金交易存在高风险,不适合所有投资者。亏损可能超出您的账户注资。增大杠杆意味着增加风险。在决定交易外汇之前,您需仔细考虑您的财务目标、经验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见、新闻、研究、分析、报价或其他信息等都仅 作与本文所含主题相关的一般类信息.

同时, 兄弟财经不提供任何投资、法律或税务的建议。您需向合适的顾问征询所有关于投资、法律或税务方面的事宜。